首页 | 公示公告 | 政策法规 | 机构概况 | 河长制 | 防汛抗旱 | 行政执法 | 办事指南 | 放管服专栏 |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网站 > 县水务局 > 专题报道
站内检索:
金乡县水文化系列报道之三——莱河:莱河朝烟

发布日期:2018-04-12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县水务局 字号:[ ]


 

     鲁西南地区有一条小河,清代之前,曾因景色之美而位居“金乡八景”之列,这就是莱河(别名涞河)。
  莱河,源出汴水,五代后晋(936年至947年)时,因军事需要而挖。当时的莱河西由曹县、兰考间接汴水以通开封,东沿菏水故道通泗水。金太守刘正奉诗云“古县(金乡县)河分泒,舟航泊渡津”,即此。

莱河挖通的虽晚,但其历史却可追溯到秦末汉初。相传,刘邦曾在此驻军饮马,故莱河又名“汉王河”、“汉河”,明单县令夏维藩《汉河归帆》:“汉祖曾经此,河流自得名。千年余王气,一脉抱山城。”唐代曰“涞沟”,大诗人李白送族弟经此,留下了“鸣鸡发晏堌,别雁惊涞沟”的诗句。
  莱河金乡段由曹县经单县流入,自开通后,便成了文人墨客的乐园。莱河沿岸“蓊然秀色横野”,一旁的金梭岭“阴壑沟起伏异状”。张氏园亭为莱河一带的一大景观。此园由北宋蔡州知州、金乡人张肃父子所建。据《张广叔墓表》记载,当时往来园亭的“多显人”。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石曼卿了,他的千古名作——《题金乡张氏园亭》,便作于此。“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亦是张氏家常客。晁补之被莱河一带的景色深深吸引,于是在罢官的崇宁二年(1103年),“卜涞之东,尚以休老而庇其(指妻子和儿女)”。晁氏在莱河东边的金梭岭,也就是他在《鸡肋集》中经常提起的“东皋”,建“归去来园”,“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陶语名目之”,过起了忘情仕进的隐居生活。在这里,晁补之迎来了其一生创作的最高峰,写下了诸多以“东皋”命名的诗词。其中最为后人熟知的要数那首《东皋寓居·摸鱼儿》,晁氏在感叹“儒冠曾把身误”、“功名浪语”的同时,也勾勒出了莱河畔的景色之美,“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金大定八年(1168年)后,流经单县南部的汴水为黄河所夺。嗣后,由于黄河泛滥,莱河遂于元至元末年淤废。以后莱河虽经开挖疏浚,但陵谷变迁,已与莱河故道有所不同。
  明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莱河重新挑浚,“自曹县太行堤北断堤头汇流而东,至赵云集入单县界,东经唐家洼,分一支为堤北顺堤河,又东北流为涞,……至雷家岗下入金乡界”;“至邑(金乡县)城东改道东北行,下达鱼台之南阳湖,易名曰新挑河”,金乡民间仍俗呼之为“涞河”。
  改道之后的莱河金乡城东段,景色依然宜人:粼粼碧波,清澈见底。晨光熹微,朝气冉冉,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缭绕盘旋,袅袅欲升,时人名之曰“涞水朝烟”,为“金乡八景”之一。田多稼诗云:“浩瀚达徐泗,月落烟雾起,兰浆泝空濛,云树恍千里。”这里依然是金乡文人的理想栖息地。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李燧、进士秦士奇,家于莱河旁,常与友人于此咏吟、作画、垂钓、徜徉。秦士奇更是自号“涞河渔长一水奇”。想念家乡时,莱河便成了秦士奇咏吟的对象,“漪漪绿竹,涞水之阳。有室有亭,有溪有塘。十亩间,予撷秀采芳。……十亩其阴,思而不见,梦寐是寻……”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黄河决口于曹县口门王楼,冲刷而成大沙河,莱河再次淤塞。嘉庆、道光两朝重加浚治,金乡段“终以河身高亢,不能受水,至清末乃等于坡田”。
  民国之后,莱河又得到多次疏浚,但沿岸景色却大不如前。
  近年来,金乡县把县域河道作为构建安全生态保障的基本屏障,加速构建“河湖贯通、湿地相连、城水相依、亲水休闲”的城市生态湿地景观,着
重打造了融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具有人文气息的莱河滨水景观带。

在莱河水边小憩,看水中倒影的浮云,看波光粼粼的湖面,恬静自然。四周绿树环映,远处花木葱郁,青翠欲滴,亭台廊架隐于其中吸引人们寻幽探胜,为快节奏的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优雅的驻足停留以及休息的场所。

    相信在不远的明天,莱河必将胜过昔日的辉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537-8711507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浏览器IE6以上版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