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城市建设 行业管理 组织机构与职责 “两学一做”专题 政策文件 视频城建 放管服窗口  
首页
> 部门网站 > 县住建局 > 领导讲话
王玉志同志在全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场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7-09-01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字号:[ ]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场会是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交流学习武城等地工作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推动全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再上新水平。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推进会,也是一次现场会。昨天下午,大家实地考察了武城县人口市民化工作现场,普遍感到很受启发,很有收获;刚才,陈飞市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大家观看了武城县市民化工作专题片,听取了朱恩鹤县长的经验介绍,对武城经验有了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认识。武城县自去年8月被确定为全省实施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县以来,紧紧围绕农民进城最关心的“离得开、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四个环节,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显著成效,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0.53%,比全省平均户籍城镇化率高1.5个百分点,年提高2.21个百分点。国务院对武城经验给予充分肯定,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学习推广武城模式。武城之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核心经验有三条:一是建立强力推进机制。党委政府把推进市民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成立试点联席会议办公室,先后召开各类会议100余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二是锐意推进改革创新。围绕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三权制度改革、产业就业支撑等关键领域,制定并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等20项推进措施、17个配套办法,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三是切实尊重群众意愿。通过电视宣传、政策解答、进村宣讲等方式,让群众理解政策、主动参与,消除后顾之忧。推进“两区同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让群众得实惠、过得好。武城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也不突出,但在市民化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武城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应该能够做到。希望各地认真学习武城经验,做到学精、学通、学深、学透,有效指导市民化工作开展。刚才,青岛围绕五个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枣庄围绕户籍制度改革、潍坊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沂水围绕市民化载体建设等,介绍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省公安、人社、国土、农业等部门的领导围绕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部门职责都讲了重要意见。一会儿,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全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去年是全省推进“三个市民化”的破冰之年。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健全政策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2%,同比提高2.0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前列;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83个百分点,省政府确定的2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14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孙伟常务副省长牵头开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蹲点调研”,找准了制约市民化的问题和障碍。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1650号),明确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我省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推进人口市民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省政府出台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通知,省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5部门联合下发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目前,全省初步建立起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意见为“1”,以市民化发展规划、市民化财政政策、户籍制度改革、人地挂钩等若干政策为“N”的“1N”政策体系。

(二)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各地各部门围绕人地钱房等关键要素,强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活力,人口市民化障碍得到有效破除。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山东省户口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简化落户程序,方便居民户籍迁移。全省16个设区城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或工作意见,除济南、青岛2市市区外,“三投靠”落户取消婚龄、年龄限制,投资纳税落户取消投资额、纳税额限制,购(租)房落户取消面积、金额限制,务工经商落户取消居住、社会保险年限限制。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拓展居住证使用范围,全省登记流动人口1184万人,累计发放居住证约700万张。二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放宽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地域范围,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关制度。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增加政府土地收益,用于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改善城镇面貌。三是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转移人口数量挂钩机制。建立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每年分配下达20亿元资金,重点对市民化进展快、城镇化质量高的地区给予奖励。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发起设立1200亿元的12PPP发展基金参股基金,省级设立2支城镇化引导基金,规模100亿元。四是积极推动行政区划调整。去年以来,菏泽定陶、东营垦利、济南章丘撤县(市)设区。会同省民政厅认真梳理镇一级享有的各项政策,稳妥实施乡镇区划调整,对“村改居”工作开展了排查摸底。五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比国家要求提前2年。积极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总结推广土地流转集中、土地托管服务等模式,全省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建设,建成省级中心1个、市级3个、县级109个。

(三)市民化载体进一步优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做大做强县城,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稳妥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形成了7个大城市、12个中等城市、81个小城市、1115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一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6年,济南、青岛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9.46%、71.53%,15个设区城市进入全国经济总量百强行列。城市设施水平不断提升,青岛地铁3号线全线通车,全省在建城市轨道交通7条、308公里,累计建成综合管廊191公里、海绵城市266平方公里。二是县域成为吸纳转移落户的主体。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小镇创建全面启动,省政府印发实施方案,并确定15个中等城市、15个Ι型小城市、10个新生小城市试点、30个重点示范镇和60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2个县(市)进入全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5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 29个,超100亿元的达到6个,县域集聚了全省52.23%的城镇常住人口和56.2%的城镇户籍人口。东营大王镇、济宁新兖镇进入全国百强镇行列。三是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坚持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完善设施配套,壮大人口规模,推进符合条件的纳入城镇化管理,全省累计建成入住农村新型社区3803个,集聚近900万人口,成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平台。

(四)公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聚焦社会民生事业,加大投入力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方面,全省累计完成投资713.5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1830所,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大力推进“全面改薄”工作,累计完成投资407亿元。就业方面,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三年3项行动计划,2016年人社部门共培训农民工45.9万人。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在全国率先将农村符合条件劳动力全部纳入就业失业登记范围。医疗养老方面,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在参保缴费、待遇计发等政策上,对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一视同仁。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5.45张。加快推进养老设施建设,各类养老床位数达67.7万张。住房保障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结合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完全市民化,2016全省棚户区改造开工53.4万套,连续七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任务,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5.9%。2017年计划改造76.36万户,占全国总量的12.7%。

(五)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强化宣传督导。开展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中宣传活动,编印《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手册》,对我省推进人口市民化的重大政策进行宣传解读,提高了群众知晓度和认同感。二是改善城镇化率统计。国家统计局选取潍坊、德州、滨州3市典型区域,就基础设施覆盖、非农就业、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化管理等问题到我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健全完善了1%人口抽样调查制度,完成2016年度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三是强化考核督查。国务院督查室就李克强总理视察山东城镇化工作情况进行回访督查,以《山东新型城镇化作表率走前列亮点纷呈》为题,对我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开展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专项督查,制定了全省新型城镇化考核工作实施细则,组织开展了年度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省公布,并作为分配省级市民化奖励资金的重要依据。

二、认清形势,凝心聚力,切实增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是推进我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一年,做好人口市民化工作意义重大。大家一定要把我们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各种条件分析清,把面临的重大机遇和风险挑战研究透,把各种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好,因势利导、迎难而上,努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市民化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推进人口市民化营造了良好环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将推进人口市民化放到新型城镇化战略核心位置,国家和省就推进人口市民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都对加快推进人口市民化作了重点部署,在省委书记、省长讲话中专设章节予以强调,是历年来篇幅最长、分量最重的一次。姜异康书记专程到济南视察棚改工作,了解城中村城边村居民市民化情况;郭树清省长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考察人口市民化工作;龚正副书记、孙伟常务副省长负责的省委常委重大调研课题分别选定为小城镇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充分体现了对人口市民化工作的高度关注。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都将人口市民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各级各部门根据部门职责积极推进,形成了上下协调、部门配合、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

(二)重大战略和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为推进人口市民化创造了难得机遇。去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72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201644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5部委印发《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国土资发〔2016123号)。这一系列市民化政策的出台实施,实现了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初步建立起“钱随人走、地随人走”的资源分配新机制。省里也围绕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人地钱三挂钩机制等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初步建立,有力调动了地方政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积极性。

(三)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为推进人口市民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国家到地方都加强对城镇化和人口市民化工作的领导,理顺体制机制,各级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作用日益显著,为推进人口市民化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平台,各部门协作机制逐步健全。省政府批复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新一轮“三定”方案,突出强化了城镇化方面的工作职责,明确配备1名副厅级的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并设立城镇化综合协调处和发展指导处两个处,具体负责城镇化方面的工作。我省多个城镇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土地制度改革、农民工返乡创业等试点,各地结合实际进行了大量探索,为引领带动面上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分析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人口市民化工作面临的一些矛盾和突出问题。一是市民化任务艰巨。我省城镇化规模大、任务重,城镇化率每提高1%就要转移农业人口近百万。总体来看,2016年我们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但也有个别城市人口市民化承诺书落实不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任务仅完成30%左右。二是市民化体制机制障碍没有完全破除。依附在户籍管理上的部门职能和利益还没完全剥离,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和基础设施补贴数额挂钩机制尚未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市民化载体建设仍有待强化。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与国家“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潜力可挖。济南和青岛两个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新型城市建设和中小城市培育任重道远。四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交通拥堵、停车难、空气污染等城市病突出,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部分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足20%,公共停车场所严重缺乏;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资源分布不均衡,服务体系不健全,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仍然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积极性。

三、统筹协调,重点突破,推动全省人口市民化工作再上新水平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全省要实现16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12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这是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协调推动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同向发力,确保人口市民化目标如期实现。

(一)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能力。农民工进城意愿与收入成正比,收入越高,在城市落户的意愿和能力越强,要把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作为推进市民化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行动计划,建立覆盖城乡的培训机制,扩大就业岗位。将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扩大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比例,消除后顾之忧。二是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把发展城市经济作为市民化的前提加以推进,统筹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吸引更多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就业安家,增强城镇发展生机与活力。统筹产城布局,科学配置基础设施、居住设施、服务设施,实现以产促城、依城兴产和职住平衡。创新产城融合模式,探索城市综合体、新型城市、特色小镇和企业化社区等多样化发展方式。三是全面推行“两证”保“三权”。在全省全面推行集体成员资格证明和户籍转移备案证书制度,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其他集体权益不变,健全完善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农民带着“可变现”资产进城,既消除后顾之忧,又提高其融入城镇能力。武城取得的成绩证明,“两证”保“三权”是推进市民化的重大改革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各地要认真学习武城经验,制定“两证”保“三权”的具体措施。

(二)着力弥补教育医疗服务设施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人口迁移流向、规律及规模为依据,科学预测教育、医疗等需求,加快优化学校、医院等布局,做到人口向哪里聚集,学校、医院等资源和服务就优先配置到哪里。一是加快解决“大班额”问题。按照省政府确立的目标,省、市、县三级统筹,强化财政金融投入,足额均衡配置师资,保障学校建设用地,确保2017年解决“大班额”问题。逐步放宽入学条件限制,降低入学门槛,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实现“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确保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二是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力争年底消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白点,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充分发挥对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兜底作用。三是加强文化养老设施建设。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布局和资源配置,力争所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达到国家三级,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符合标准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深入实施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民办养老机构占比突破5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

(三)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夯实人口市民化载体。顺应人口转移规律和趋势,以城市群和县城为重点,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基础,不断完善和优化全省城镇化布局形态。一是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贯彻《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建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编制完成济南都市圈和济枣菏都市区发展规划,启动烟威、东滨、临日都市区规划编制,加快构筑“两圈四区”格局。二是大力培育中小城市。落实省政府设立新的中小城市试点方案、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加强财政、金融、土地、项目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设施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生中小城市。省里已确定开展《加快培育发展中小城市》调研,通过省内外考察及蹲点调研,摸清中小城市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着力破解中小城市发展瓶颈,增强发展活力。有关城镇要按照试点方案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试点工作尽快取得实效。三是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坚持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着力提升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产业支撑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导城乡兼业人口和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市民化。对经济和就业非农化水平超过70%的农村新型社区,要纳入城镇化管理。

(四)着力创新城镇化体制机制,破除政策瓶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创新力度,激发人口市民化的动力活力。一是健全完善“1N”市民化政策体系。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抓好全省人口市民化规划实施,研究制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农村承包土地退出处置利用办法、“村改居”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各地要贯彻国家和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建立本地市民化政策体系。二是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我省国家试点城市已经达到14个,是试点数量最多的省份。为推动工作开展,在原有16个省级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公布一批省级试点城市。各试点城市要按照本地城镇化规划和试点方案要求,突出基层首创精神,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省里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试点监测评估,掌握和了解试点地区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成立试点专家指导委员会,总结提升各地经验模式。三是完善考核督查机制。加快建设全省城镇化数据监测共享平台,推进人口统计、户籍管理、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区划调整等相关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态管理和实时跟踪。提高城镇化有关指标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权重,科学反映各地工作水平,今年省里将开展城镇化综合考核,对考评结果优秀的城市,提请省政府予以表彰。对“三个市民化”、试点推进、改进城镇化率统计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城镇化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各地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作动态和先进经验,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环境和浓厚范围。

同志们,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务实进取,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537-8721887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浏览器IE6以上版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