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K
点击关闭
?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评论
聚焦园区 主攻项目 工业挺起金乡赶超发展的脊梁

发布日期: 2014-12-09 10:55:03 访问次数:字号:[ ]



聚焦园区  主攻项目

工业挺起金乡赶超发展的脊梁

——金乡县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县政府研究室  胡立文、田春光

初冬的天气,凉意渐浓,但在金乡县的各大园区、项目工地、企业车间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到处激荡着发展工业的热潮,到处洋溢着振兴经济的激情,到处涌动着时不我待的崛起渴望。然而,也许你不会相信,6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的“欠发达县”,与今天的吊车林立、机器轰鸣、生产繁忙的景象可谓天壤之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时间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勤劳的金乡人创造历史的见证。

转变观念  工业经济一马当先

曾几何时,金乡辉煌一时的“三金”悄然没落,特别是2000年前后,金乡的工业经济一度步入低谷,到2007年的时候,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干部职工工资均处全市14县市区最末位,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利润均居后三位,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滑入全市县域经济中的“锅底”。无论是出差在外的金乡干部,还是在外学习、工作的金乡籍人士,大都不愿意讲家在金乡;省、市表彰奖励,基本上没有金乡的份,只在台下为别人鼓掌。

如何摆脱落后?2008年,金乡县委、县政府围绕这一问题,先后6次赴江浙等先进地区学习,举办专家辅导报告会,掀起了解放思想大讨论高潮。通过学习对比,研究讨论,解放思想,县委、县政府深深地感受到,与他们相比,我们落后就落后在工业,慢就慢在工业,差就差在工业。金乡要加快发展,核心在工业,关键在工业。只有工业发展起来,金乡才有坚强的财力保障,城市建设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富余劳力才有充分的就业空间,第三产业才有重要的发展依托。20091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提出了“全党抓经济、突出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高举“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旗帜,带领全县上下走上了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建设园区  打造工业新“洼地”

一个战略性选择——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使“中国大蒜之乡”著称的金乡完成了工作重点转移。然而到底怎么开始着手实施?金乡境内一无铁路二无高速,仅有一条国道贯穿而过,发展工业、集聚项目的优势并不明显。面对这个局面,只能“自力更生”,把发展的平台搭建起来,资金、项目等才会汇集到金乡。基于这些考虑,县委、县政府紧密结合金乡产业实际,提出了“规划建设园区,向‘工业短板’发起总攻”的动员令。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效益经营”,采取筑巢引凤、逐步开发、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方式,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才,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洼地”,让工业企业纷纷“流入”园区。短短6年的时间,金乡的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由原来单一的县经济开发区逐步发展成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食品园区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时进一步扩充了10个镇街产业园区,拉开了分布城乡、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6年的时间里,县委、县政府多方筹资20多亿元,强势启动建设了一批路桥管网、供水供电、热力蒸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目前经济开发区、食品园区、化工园区全部达到“九通一平”,10个镇街产业园全部达到“五通一平”,完全具备了承载大项目的能力。同时,还在县三大工业园区内建设了一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区内科技研发、物流仓储、金融服务和教育医疗、居民小区、绿地休闲等设施一应俱全,走进园区后,好像散步在花园中、生活在城市里。

实至名归,赞誉如潮 。山东金县经济开发区先后被列入济宁市两化融合试验区、济宁市创新驱动示范区,成功获批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济宁化工工业开发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新型煤基化工产业基地、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今年又成功跻身中国化工园区20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园区发展理念进行了重点报道。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顺利通过了中国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区评审。

发展无穷期,奋进不言止。为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发展层次,县委、县政府抢抓济宁市扶持发展信息产业的机遇,在全市率先成立信息产业区,配套出台了信息产业发展、吸引IT产业人才聚集的扶持政策,确立了主攻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制造、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智慧城市应用、信息产业应用等6大产业,现在已经完成了智慧产业园、信息创业大厦、福德电子商务产业园、金南信息产业制造园“一区多园”的阶段性布局。除此之外,金乡县还按照“产城一体、县域园区”的理念,以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食品园区、信息产业区为基础,以10个镇街产业园区为补充,正在着力打造近20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板块必然催生大工业,一个千亿级“航母战斗群”,不日将破浪起航。

 

 

 

招商引资  广借外力好扬帆

一个地方的发展不外乎两种模式:一是靠自我积累,二是靠招商引资。前者是渐变式、流动型的,后者是跨越式、裂变型的。金乡县作为欠发达县,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要实现洼地崛起、跨越赶超,必须牢牢抓住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所以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连年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严格落实大项目招商责任制,几大班子领导和各镇街、园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都有明确的大项目招商任务,每个月都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外出招商,全力以赴主攻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财税贡献大的新兴产业项目。

“县级领导要带头招商,年内至少要招引一个过5亿元项目落地建设,否则抵押金沉底;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至少要保证一人常年离职招商,年内至少要招引一个过2亿元项目落地建设,否则一票否决;三大工业园区、各镇街每季度都要举办一次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和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否则书面说明情况。”县委、县政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招商,力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成效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2008年以来,投资52亿元的济矿民生项目的落地建设结束了金乡没有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历史,之后如意印染、黑猫炭黑、凯赛生物等过10亿、过50亿元的大项目纷至沓来,中纺集团、中化集团、中电工程等央企、上市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也相继落户金乡。目前,全县累计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家、央企3家、上市公司8家;全县在建续建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106个,总投资额347.4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45个。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金乡县始终坚持绿色招商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果破坏绿水青山,宁可不要金山银山”,这些理念始终贯彻在项目招引之中。为了确保工作落实,每一个项目落地建设之前,县委、县政府都请专家进行评审论证、严格把关,对那些“两高一资”的项目,即使投资再大、利润再高,也坚决不要。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金乡落地了一批国内、国际同行业领军型企业,还有一些自主产权的好项目、大项目。比如:总投资51亿元的凯赛生物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戊二胺聚合生产尼龙技术,填补了世界生物法生产尼龙产品的空白。总投资36亿元的黑猫炭黑项目,生产的炭黑系列产品,90%出口至米其林等国际知名轮胎公司。总投资18亿元的盛瑞传动项目,研发生产的8AT手自一体汽车变速箱产品,填补了国内无独立开发6挡以上自动变速器的空白。还有总投资16亿元的鲁晨新材料项目,生产的芳纶1414纤维,广泛应用于军用装备、航天等多个领域,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重点,也是目前国际最高端、最前沿的复合新材料。这些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都是产业链上的龙头项目,带动能力非常强。随着这些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投产达效,将有力带动金乡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转变。

培植企业 支撑县域发展新动力

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行业发展普遍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位于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鲁特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却是另一番景象,企业新购设备,扩大规模,延伸生产链条,打通了产业节点,形成行业内首屈一指的具备成套变电设备生产的企业。“企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这一切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大企业培植战略。”该公司项目部负责人说。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从普通产品加工到高科技产品,一条条转动的流水线上,无不跳跃着工业支撑的强劲音符,骨干企业挺起了金乡工业的脊梁。

2008年,面对工业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无法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如何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直困扰着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大企业是一个支撑,就相当于一幢高楼大厦的顶梁柱,只有这个架子搭起来了,中小企业也就带动起来了,发达地区之所以发达,就在于拥有大公司和大企业发挥拉动作用。基于对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科学研判,金乡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园区化、企业集群化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一批规模型、效益型、科技型、纳税型的骨干龙头企业,并在为加速企业发展中使出了百般招数,在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建设上大做文章,双百工程、“1351企业培植工程”应运而生。
   
为强势推进工业规模膨胀、提档升级,该县把促进现有企业发展作为突破工业的首抓之举,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引导企业快速聚集发展,将小企业做大,把大企业做强。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全县经济创新赶超争先进位的若干规定》、《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扶持计划》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源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创业资金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着力打造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洼地。精心筛选36户重点企业列入培植计划,与企业签订“三年升级计划”承诺书,按照一个企业“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套实施方案”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调研、梳理和攻关,帮助企业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规划、个性化的扶持措施,建立“一企一策一台账”,扶持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努力打造主业突出、实力雄厚、行业领先的龙头型企业。6年来,金乡县销售过亿元企业数量逐步增多,从2008年初的7家增加到2013年的62家,数量增了近9倍;利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由2008年初的5家增加到2013年的66家;更是有11家企业创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企业创建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强企方阵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华光集团、辉煌科技、鲁特电工等骨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金人电器、华安液压、强力机械、成功科技等本土企业逐步发展壮大,金乡县初步形成了以民生煤化、黑猫炭黑、阳光颜料为代表的化工产业集群,以华光集团、成功科技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金曼克集团、鲁特电工、辉煌科技为代表的机电制造产业集群,以如意印染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梅亿邦赛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金乡工业崛起的新优势正在加速显现。

 

 

聚才引智 助推工业升级强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金乡县依靠科技创新、人才招引,让产业从制造向创造转身,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他们的成功做法是什么?用力方向在哪里?在华霜初上、寒意渐浓的12月,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步入三大工业园区,深入探寻其中的奥秘。

在梅亿电动汽车组装车间,多位工人正在生产线旁紧张忙碌着,一辆辆接近下线的车辆整装待发。“2010年以来,梅亿公司共取得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8项专利,生产的电动轿车具有节能环保、低碳时尚、经济便捷的特点,突破了续航里程、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三大技术难关。梅亿集团肖董事长介绍到。”在石墨烯研发中心,“这么多的石墨烯大概也就0.1,如果可以把石墨烯做成一个我们常用的包袱的话,它可以把一辆坦克提起来而不至于破裂。该项目马工程师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伴随着盛瑞传动8AT、芳纶1414新材料等一大批核心技术成功落户金乡,科技研发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如今的金乡人正在感受着科技创新带来的无限魅力,不断演绎着企业自主创新的精彩故事。

金乡之所以能把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就在于牢牢把握发展方式的“转变”要诀,以政府之“手”引领科技创新,以企业主体带动科技创新,以引进“嫁接”加速科技创新,以人才智力支撑科技创新,以宜居宜业涵养科技创新,引领工业发展阔步前进。注重运用政府有形之手,撬动政策杠杆,聚焦聚力科技创新。每年安排1400万元的财政预算,专项用于科技创新平台奖补、高新技术项目税收减免等,为科技工作的高效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自主研发的金人电气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华安液压双向数控机床、鲁特电工地埋式变压器等高技术产品,有力推动了机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支持、鼓励、引导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把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将科技创新资源引入企业。成立了金乡县大蒜研究所、山东中科梅亿电动汽车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创建了国家大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输配电行业协会,不断凝聚壮大产业技术的竞争力。目前,全县已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处、院士工作站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处,28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以引进“嫁接”加速科技创新,蒜乡肥业引进的留日博士石宗英,主持开发的新氮源有机合成氮肥料项目被省经信委列为山东省第二批技术创新项目;亿九电气与清华大学唐晓强博士及其团队合作研发的济宁市第一台工业用可重构并联机器人已完成组装正式下线,该项目获得了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计划。另外,国家“863”计划绿色尼龙、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等世界领先技术的引进,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高端化工产业的发展。

以人才智力支撑科技创新。围绕园区建设实施“项目引才”工程,在三大工业园区开展了“人才特区”试点建设工作,绿色尼龙项目领军人刘修才博士,国家千人计划海外特聘专家侯士峰博士,归国微生物专家石宗英博士,世界著名电机工程和电动汽车专家陈清泉院士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来金乡创业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宜居宜业涵养科技创新。为尽可能留住人才,金乡县从打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入手,启动金北新城、生态新城等综合配套区建设,实施金水湖、金平湖等一批旅游、休闲观光项目,提高街头公园数量、主街道品位和老住宅小区绿化亮化档次,以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态环境,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创大业的发展环境。科技驱动,人才支撑,有效拉动了工业经济的良性运行,推动了金乡工业的快速发展。

亲情服务  持续创优营商软环境

欲饮琼浆美酒,必先陈年积淀。金乡县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出台的每一个政策,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决策者的服务意识,在项目上实现最大价值化和利益化,把服务做好、做到位才是王道,勤劳淳朴的金乡人深谙此道。

近年来,金乡县坚持把良好的环境作为品牌,作为竞争力,作为发展后劲来抓,着力打造高质高效的载体环境、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公正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搞好行政服务,将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提高了为企服务效率。实施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马上就办、涉企收费“一费制”等制度,对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全力推行“五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人马、全程服务、一抓到底,全方位、多层次为企业提供服务,只要企业需要,确保随叫随到。深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通过下发督办单、现场办公会等形式,全面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难题,有效保证了项目的快速建设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在全社会形成了亲商、爱商、安商、惠商和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金乡县抓环境建设还不仅如此,从2008年开始,县委、县政府还设立发展环境“高压线”,对收费、罚款、检查评比考核项目进行专项清理,严禁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该取消的彻底取消,该规范的严格规范,能合并的坚决合并,对顶风而上乱收乱罚、乱查乱评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2009年专门成立了优化办,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常设机构,统筹推动环境优化工作,着力解决“慢作为”、“中梗阻”、“踢皮球”等问题。同时连年开展“打霸除恶”系列活动,对欺生排外、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重拳出击。今年又实施“工业企业评议部门”活动,组织工业企业对全县37个职能部门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在电视、报纸上予以通报,对排名后两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这些强有力的举措,大大消除了客商和企业家的后顾之忧,金乡县也相继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金融生态文明县、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科蓝化工张经理对此深有感触:“这几年,县委、县政府对我们企业这么好,我们提什么问题都帮我们解决,更增强了我们在金乡投资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发展的历程饱含着创业的甘苦,崛起的足迹凝聚着奋斗的艰辛,历经6年工业经济的的赶超发展,带动了金乡县域经济的创新赶超、争先进位。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8倍、3.6倍、5.6倍;在2012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核中前移73个位次,跃升至40位,进位幅度全省第一。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次取得了全市综合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如今的金乡已成为鲁西地区最具活力、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之一。历史掀开新篇章,勤劳务实、永不满足的金乡人,精神振奋,豪情万丈,又满怀信心的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他们正用自己智慧的双手,托起金乡工业美好的明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金乡县委 金乡县人民政府
鲁ICP备08102125号 电子邮箱:jx8706166@163.com
    浏览量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浏览器IE6以上版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