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K
点击关闭
?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评论
现代农业发展的“金乡样本”

发布日期: 2014-12-11 09:45:54 访问次数:字号:[ ]



现代农业发展的“金乡样本”

特约记者 徐兴柱 李焱

“金巨”、“晨雨”、“小张庄”、“马坡”、“宏大”……一个个“过硬”的商标使我县原本滞销的传统农产品一路走红,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舞台。为农产品正“名分”,唱响品牌的力量仅仅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面对农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扬长避短,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坚持“农工科贸一体化”,通过政策撬动、科技支撑、园区引领、品牌带动,实现了农业的提档升级,使“小农业”昂首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3年,我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6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88元,增长13%。今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总值82亿元,继续跑在全市前列。

政策撬动——有创新更有活力

驱车穿行在我县的镇街乡村,放眼望去,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沟相通、渠相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使我县的许多涝洼地变成了丰产田。

近年来,围绕如何突破现代农业?如何打破思想圈囿?县委书记刘章箭指出,“坚持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传统农业的破茧蝶变”。

视角一变,天高海阔。在对农业发展现状精准“把脉”的基础上,我县2012年提出“现代农业提升年”,制订出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到2013年的“农工科贸一体化”,再到今年的“一区三园十大基地”更高层次的布局,放大农业发展新优势,使金乡农业始终走在全省全国的最前沿。随着发展路径的优化创新,发展标杆的逐步提升,我县农业既保持了连年高幅增长的势头,更为未来发展描绘出了清晰的蓝图。

方向已定,如何抵达?县委副书记、县长董冰在讲话中指出了第一条政策路径: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以“农工科贸一体化”强力推动产业的提档升级。

按照这一路径,我县积极对接中央、省、市惠农政策,相继争取到农村公路、河道治理、土地整治、农田改造、饮水安全、小农水等一系列政策。

以前泵浇水每亩地要花20多元,现在只要七八元钱。郭楼村村民张朋波说。老百姓为此还编了顺口溜:妇女刷卡来浇田,腾出劳力去挣钱,省钱省力又安全,感谢政府送甘泉。”2012年以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累计投入6960余万元,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实施1342处桥涵站闸、1632眼机电井、373.5公里沟渠、476.3公里PVC管道、407公里地下电缆建设,完成东沟河、老万福河、蔡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实施IC卡智能灌溉系统,初步形成了旱涝保收的农田排灌体系;以“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和村村通、村内通、户户通为契机,硬化村内主干道路和小街巷1300余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15公里,基本实现路网硬化全覆盖;连续三年实施“大绿化攻坚会战行动”,累计新增造林205万亩,路网、林网、水网实现绿化全覆盖,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积极开展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棉花良种等惠农补贴工作,累计落实补贴面积650余万亩,资金1.4亿余元;落实农业保险投保面积180余万亩,补贴资金2200余万元;大力实施综合开发农田改造,累计投入3856万元,完成3.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惠农政策的持续发力,使得我县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在夯实农业基础的同时,我县大力实施“农工科贸一体化”战略,通过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深圳华大生物基因、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签订产业化合作协议,攻关新品种和新产品,支撑了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华光集团等一批大项目、好企业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县拥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9家。随着企业的集聚,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着力实施“十大农业提升工程”,在“一区三园十大基地”总格局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后续产业,走出了一条“大园区、多业主”的办园之路,食用菌、葡萄、辣椒、苗木、畜牧等产业遍地开花,打造了金乡特色农业升级版。在农业提质、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国际化大蒜交易市场、海关直通场站、检验检疫办事处和物流无水港项目,更使得我县农业的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

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是深入推动农村的改革。”这是县委副书记、县长董冰在讲话中指出的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又一条政策路径。

“改到深处是产权”,“放活之要在产权”,放活农村经济的重点也在产权。本着以农民认可为标准,积极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鱼塘、林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先股后转的土地流转形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日益健全。目前,已有501个村完成了土地确权工作,在晨雨菌业、华光集团、成功果蔬、百事特菌业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施土地流转面积5.09万余亩,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民群众收入的增加。推动农村改革,放活农村经济的关键在金融,我县通过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等农村金融组织,全面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政策,扩大了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完成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三资”转换,实现了主要农产品农业保险全覆盖,激发了农村发展的活力。万事俱备,蓄势待发,我县又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了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双赢机制,激发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培育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彻底激活了农业农村“一池春水”。

 

科技支撑——有质量更有动力

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近年来,我县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做精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实现现代农业与经济发展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金乡高创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偌大的智能PC板连栋温室内,一派生机盎然:日本红枫透出鲜红的嫩芽,美国紫薇花团锦簇,散发着温暖、湿润和芳香的气息。“我们建设有高智能温室3.36万平方米,日光温室5000平方米,园内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包括可移动天窗、内外遮阴和保温系统、风机湿帘降温系统、喷雾及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实现了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金乡高创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刘巧云介绍说。目前,该示范园已建设成为一个集农业科研、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工程,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高新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促使金乡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玉米芯碎化、拌料、装袋、灭菌,到智能化无菌冷却、无菌接种操作平台接种,再到智能恒温出菇房发菌、出菇,最后到工厂化出菇、包装,全部采用流水线加工,每一个步都充分体现了高科技的理念。“我们采用国外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实现了食用菌的产业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生产。”山东百事特公司副总经理江峰说。“我们的金针菇一直生长在最佳温度、湿度、光照、氧气条件下,其品质优于常规栽培,产量也高于常规,并能一年四季均衡供应市场,不受季节条件限制”。由于金针菇的种植、加工各环节都遵循生态、无污染,栽培公司生产的150真空包装金针菇可以卖到2.5元/袋, 北京、太原、西安等地的订单源源不断,每天出产的20多吨金针供不应求,现有的176个金针菇育菇、出菇车间,直接销售年利润就超过3000万元。

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技人才的培养,是我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又一举措。金乡县晨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不修每天都穿梭在各个温室大棚之间,跑前跑后忙着给合作社社员和其他种植户们免费传授种植技术,从早到晚忙的不亦乐乎。有村民问周不修为什么这样做,他自豪地说,谁让咱是农民技术员、中级农艺师呢。如今,全县像周不修这种由乡土人才正引领着广大农民唱响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变的大戏,挑起百姓致富的大梁。据了解,县农业部门以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了10名农技专家带领100名技术指导员,对接100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户农民的“专家组+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服务快速通道,大力开展“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服务活动。同时,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工作,建有11个千亩示范方、2个万亩示范方,13处镇街均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供应点,124个行政村设立了固定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专栏。此外,还通过送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举办成果展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今年以来,我县共组织100名基层农技人员到高校业务培训,组织专家组成员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巡回培训2000余人次,召开技术指导服务现场会3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同时,广泛开展农技人员进基层指导,到田间地头10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20万余份,举办讲座22期,召开各类培训会55次,培训农民1万人次,发布病虫情报20期,进行各项试验28个,接受咨询22000余人次。

 

园区引领——有规模更有效益

一栏栏奶牛一边聆听轻音乐一边细细品味美国苜蓿,名贵的中华鲟在一池池河水里茁壮成长,一朵朵红玫瑰怒放在高档的温室大棚里,鸡鸭鹅更是上万只、几十万只的大批量产业化生产……全县的老百姓正越来越清晰地体会到“现代农业”的真实含义。

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走“农工科贸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关键。在宏大食品工业园内,笔者看到装满深加工产品的车辆徐徐开出厂区,运往各地。该项目与香港威哥集团联合投资建设,总投资3亿元,主要生产风味泡蒜、大蒜胶囊及其他农业深加工产品,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2亿元。与之翘首相望的山东峪口禽业,建有50万套蛋种鸡标准化园区,不仅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100个,还带动金乡及周边2万个劳动力从事蛋鸡养殖和雏鸡、饲料销售,增加工资性收入2400万元,为社会多创造效益3.84亿元,形成了与大蒜产业齐头并进的蛋鸡产业。现代农业发展采用工业化的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了发展一个企业、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

突出农业产业特色,促进农业园区集群发展,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我县在保持传统农业优势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的农业发展项目,从传统的大蒜“一枝独秀”发展到多种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满园争春”的格局,形成了以胡集镇、卜集镇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白皮梨瓜种植基地,高河街道的万亩无公害茄子基地,鸡黍镇的万亩菠菜基地、山药基地,司马镇的香菜基地,王丕镇的芹菜基地以及肖云镇的甘蓝基地。食品园区内,入驻宏大、翱兰、东宝、斯米达、源治阿胶、康富森科技等一大批实力企业达30多家。大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入驻,为拉伸金乡农产品产业链条,助力金乡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园区建设为现代农业提档升级的载体和平台,实现了从“板块经济”向“产业集群”的蜕变。

现代农业不仅富了农民腰包,还引爆了一场“土地革命”。在金乡县高河街道牛桥村的大棚里,7名妇女正在娴熟的采摘草莓。“过去种地一年忙到头,这日子也不见什么起色,现在土地流转后,我们实现了‘旱涝保收’,一年下来工资再加上土地流转租金,比原来种地划算多啦。”张香琴说。“过去,只能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种点棉花、大蒜,遇上好年景就多赚两个,普通情况的话一年也就落下个三四千块。”谈起原来靠种地为生的日子,马庙镇小程楼村村民程相雨坦言,现在收入增加了不少。他说,镇里开始搞现代农业后,“土地流转”成了最时髦的词,他把自己的地流转给企业,以“农业工人”的身份到鲁腾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不仅领上了工资,住进了楼房,每年一亩地还能拿到2000元的土地租金。土地的有序流转,激发了现代农业活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土地流转已成为我县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金钥匙”。

目前,我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依托现有的现代、生态、循环三大农业示范区,大力实施现代园区与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了“一园三区十大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打造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金乡样板”,先后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品牌带动——有特色更有品质

在北京、上海、厦门、济南等全国各大超市,印有“马坡金谷”、“金谷御米”的金乡小米销售价格高达30/公斤,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四大名米之一的金乡小米从前几年的备受冷遇、低价徘徊重塑昔日的辉煌?“品牌代表竞争力,是占领市场的‘通行证’。”县委书记刘章箭给出了答案。近年来,我县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积极挖掘、培育、包装、打造和扶持农业品牌,通过基地培育、合作共赢、产业经营,在大蒜、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生产加工等方面逐渐形成一批省市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名头”的特色农业品牌,让金乡的农产品走进了全国的大市场,农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起步:特色基地搭平台

“蒜棉梨瓜银光闪,蘑菇谷子金灿灿,葡萄辣椒映红天,有机蔬菜绿满园。”我县农业在巩固发展有机大蒜的基础上,围绕“特”字做文章,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形成了从全县“清一色”大蒜到特色基地“争芳斗艳”勃勃生机的格局。

目前,随着以东部万亩食用菌基地、西部百万只畜禽养殖基地、南部万亩葡萄园、北部万亩苗木园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态、循环三大示范区的崛起,我县“一区三园十大基地”内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胡集卜集的无公害白梨瓜基地、金乡街道的葡萄基地、马庙的金谷基地、化雨的食用菌基地、鸡黍的山药菠菜基地、司马的香菜基地、王丕的芹菜基地……一个个农业特色基地成为加快品牌农业发展进程的有效载体。

 

  ——激活:合作组织显身手

农业经营主体是品牌的支撑力量。近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专业大户牵头、龙头企业带动、农技人员引导、农村能人领办、网络营销平台对接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井喷式”发展。县农业局局长周利军说,“我县共有涉农企业700家,农民合作社864家,家庭农场34家,专业大户1517家,依托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联合社14家,各类专业协会30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欣欣向荣。”

经营主体的迅速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的推广,将8万多农户吸引到品牌特色高效农业上来,变“分散经营”为“抱团发展” 闯市场,不仅增强了品牌竞争力,而且解放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于是,大蒜、辣椒、金谷……特色农业基地连成片,农产品外运车队排成龙,观摩经营“亮点”的农民聚成群,考察学习取经的络绎不绝……这些由农村合作组织“导演”的镜头,在金乡随处可见。

 

 

——升级:产业经营助提升

一头不过几毛钱的普通大蒜,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加工制成黑蒜后竟能卖到十几元钱,附加值有了几十倍的增长,大蒜头摇身一变成了“金疙瘩”。我县在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社一牌”特色农业的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食品园区和农高区,运用产业化的理念,通过拉伸农产品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成为农业提档升级、华丽转身的强大引擎。

现如今,园区内形成了以成功、宏大、翱兰、东宝等企业为主的大蒜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齐盛、斯米达为主的辣椒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益宝生物、源治阿胶、康富森为主的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以雨润集团、稻香村、金源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辣椒产业开发出速冻产品、辣椒酱、蒜蓉辣椒酱、辣椒精、辣椒红色素及辣椒碱等精深加工产品,广泛出口到韩国、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棉花产业依托如意(金乡)工业园,走出了一条基地为基础、工业为龙头、科技为支撑、贸易为保证的一体化发展之路,延伸了棉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产业链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3.3亿元;大蒜产业形成了标准化种植、科研开发、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及国际市场流通一条龙式的现代产业链条,开发出的蒜油、黑蒜、蒜胶囊、金王黑蒜饮料等40余个高端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多元…… 

看今日金乡农业,田野里基地成片,五光十色;园区里以工促农,高端增值;超市里金乡品牌,特色林立;村社里新型农民,生活富裕……一幅幅现代特色农业新画卷令人神清目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现代化大蒜交易市场……一批批“国字号”、“省字号”、“金字号”招牌,彰显了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实力。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科学指引,有广大干部的不断开拓,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耕耘,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必将在新的起点上,扬帆千里,蓬勃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网站管理
主办:中共金乡县委 金乡县人民政府
鲁ICP备08102125号 电子邮箱:jx8706166@163.com
    浏览量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浏览器IE6以上版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